22. 害人
锲而不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白鹤看书baihek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十二章
华国标准时间早晨八点整,南川考古研究所周同、林尽深,天云市文物局两位负责人,特殊部队出身的杜霖,以及领路人吴老头一行六人站在了太乙山支脉的山脚下。
县里两个领导本来也想跟着去的,为政绩出点力,可周同嫌他们既不专业年纪又大了,跟着去只会拖后腿,吃完早饭就将人打发走了。
吴老头在前面带路,杜霖断后,其他人走在中间。
文物局的两个负责人都在五十多岁,平时是坐办公室的,走到哪都有车辆接送,根本没走过这么远的路。
一开始有山民踏出的小道还好,后面小道没了,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石块泥地,走得他们是苦不堪言。
好不容易挨过去一个小时,双腿又酸又涨,忍不住问,“确定是这个方向吗?”
杜霖闻言左右看了看,“路上有痕迹,人数在五到十个之间。”
“这进山还早得很,”吴老头停下来给大家说,走了这么久他倒是脸不红气不喘的,指着对面一座大山,“要走到对面才算进了真武山的范围。”
真武山并不陡峭,山峦起伏和缓,山上覆盖着厚厚一层植被。
若从上空俯视的话,就会发现整座真武山呈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四条交错分布的小溪河流将其分割呈九部分。
看起来像是龟壳上驮了一张棋盘。
若再将镜头往下拉进,看得仔细些,又会看见一排排小木屋正好建在九部分的正中心。
那就是齐家人居住的地方。
吴老头说完后,大家在原地喝水休整了一番,十分钟后再次出发。
文物局的两人没敢再开口,没瞧见比他们年长的周所长都没说过什么吗?只好咬牙拖着沉重的步伐勉强跟上。
望山跑死马,吴老头那么随手一指,看起来距离不远,真正踏上真武山范围却是又花了他们将近两个小时。
华国标准时间上午十一点,一行人就地休息准备吃午饭,因为不确定多久能找到,他们提前准备了两天的干粮,要是今晚还找不到的话休息一个晚上就要往回走了。
而此时齐小未也察觉到不对来,这条路好像是通往他家的啊。
他平时上下山都抄的小道,难走是难走了点,但至少能省出一半时间。
所以一开始看见吴老头带着他们往山上走的时候齐小未一点都不着急,因为他知道路是错的。
但现在怎么回事?
绕了一大圈结果还绕对了?
齐小未有点焦虑,这可不行,他总不能让这些人在他眼皮子底下把齐家守的墓给挖了。
可若要阻止他们进山的话,就要用点非常手段了,他不是很确定是不是真要这么做。
在这修整的时间里,林尽深向吴老头打听真武山的事,“吴老爷子,这山上似乎都是槐树和柳树,是有人种的吗?”
吴老头说,“那倒不是,这山荒了几十年,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了哪有人种,这些树山上原本就长着的,别看这边都是槐树、柳树,翻过这座山头,在山的那边,放眼望去全是桃树、榆树和樟树。”
说到这里,吴老头给大家讲了个镇上有趣的小故事,“当初最艰难那几年,靠分配粮食根本填不饱肚子,那个时候白马镇的镇长还不姓周,他悄悄组织着大家在山上开荒。”
那个时候日子是真难,现在想想嘴里都有些发苦,见大家听得认真,吴老头也来了兴致。
“后来经济好转起来,大家嫌距离太远,那些开垦出来的土地就被废弃了,你们猜怎么地?没过几年那些树又自己长出来了。”
树不像草,有点根茎就能春风吹又生,当初他们可是将树连根一起砍了,被当柴火烧成了灰。
没想到树却自己长了出来,原本还能根据树的高矮判断开荒地的位置,这两年愣是一点痕迹都找不出来了。
白马镇的人起初还惊讶来着,后来一想,估计是风把种子吹过来的。真武山范围那么大,他们开荒的地方只占一个小角。
大家配合着感叹两句前些年的苦日子,林尽深只是静静倾听,毕竟他小时候虽然过得苦,老林却从没让他饿过肚子。
这件事上老一辈的人更有发言权。
周同:“尽深,你突然问起山上的树,是不是有什么发现?”
“嗯?”
林尽深回神,“只是想到了一些风水上的知识。”
周同惊讶,“哦?快说来听听。”
他只知道林尽深在古文字方面造诣颇高,对考古、文物也有些了解,没想到现在还知道风水知识。
文物局两人有些尴尬,风水什么的不是封建迷信吗。
齐小未好奇地看了过来,什么风水?他山上的桃子吃了不少,怎么没发现有什么不对。
林尽深便说,“槐树、柳树属阴,桃、樟、榆三种树属阳,如果我观察的不错,这边的是山的阳面,山那头是阴面。阳面长着属阴的树种,阴面的树种却属阳,很符合道家口中的阴阳相调。”
“这又是一大佐证啊!”
周同非常高兴,要知道古代人最看中这些,有条件的权贵尤其是。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