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看书【baiheks.com】第一时间更新《老赵的退休生活》最新章节。
其实,在老赵的内心深处,无时不刻的关注着怡宁。
最了解孩子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喜怒形于色,这是怡宁最大的弱点。
小学毕业以前,是老赵的母亲看护她的。老赵的母亲本身就是一个很强势的人,虽说对怡宁不是男孩一直耿耿于怀,但作为他最小的一个孙女,还是十分溺爱的,溺爱到即使怡宁犯了错误,都不允许老赵说话重一点,否则,老赵的话还说不完,老太太的责怪就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怡宁的后天性格养成是有影响的。后来,老赵的母亲不在了,老周和他妈看护的怡宁,老太太同样溺爱,老周同样享受着和老赵以前一样的待遇,加上老赵又去了外地,更是少了言传身教的机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如何教育孩子,一度时间,成了老周和老赵两个人之间的主要矛盾。
老周的认知很朴素:“你二十天一个月都不在家一次,你知道孩子吃的什么,穿的什么?啥时候高兴啥时候不高兴,每天在干什么,你陪着写过几次作业,开过几次家长会?哪一样不是我操心的?回来了就是数落,你到底是嫌弃我,还是嫌弃孩子?”
事实上,这是一个很难说得清的问题,所有的父母,都是第一次给自己的孩子做父母,所有的孩子,都是第一次给自己的父母做孩子。都是在天长日久的相互依存中去了解对方认知对方的。
老周的话,自然有她的道理,事实也是。怡宁的少年时代,老赵做过最多的事情就是给孩子买书买衣服和零食,其它的事还真做的不多。但孩子的成长,物质生活只是一个方面且文化传承更重要。
和怡宁的疏远感也许从那个时候就有了吧?等怡宁参加工作了,老周反应过来了,可有些为时已晚了。
好在怡宁本质上没有大的问题。可这工作都十几年了,虽然时有磕碰,总体上还算过的去。
可性格即命运,在她身上就体现的充分一点。以前,老赵还试图做一些引导,但后来发现,越是自己提醒的问题,女儿的逆反心理越重,没成家以前,说的时候还能坐一旁听一听,心里不高兴,嘴上也不说什么。可成家以后,除非是她自己说,否则,就是很不耐烦的,有时候还反驳,老赵就很郁闷。
在老赵的内心深处,他以为留给后人的东西,文化财富比物质财富要重要的多。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读书明理、诚实守信、仁爱为怀、乐观向上等等这些东西,是通过日常言传身教实现代际传递的,修身齐家的代际传递,需要共同生活的时间持续传承,而不是单纯的说教。做为老百姓,修身齐家的主要内容就是管好自己、教育好孩子。至于能给孩子留多少家产不重要。我儿比我强,要钱有何用,我儿不和我,有钱又何用。
这些话,老赵以前给老周讲过的,但老周嘴一撇:“你那是自我安慰,自己没本事就说没本事的话。”自羊场倒闭后,这类话老赵更张不开嘴了。
自然,怡宁关于羊场的反应也比老周要激烈的多。但这个事不是几句话都能说清楚的。怡宁以为:你在要求我们管好自己,可你为什么还要操别人的心,管那么多的闲事。费心劳神不说,赔了钱不说,还里外得不到好。
老赵想说,可又能说什么呢?不就是抱怨自己为自己的兄弟姊妹操心了吗?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白鹤看书】地址:baiheks.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