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赋》转载请注明来源:白鹤看书baiheks.com
1
且说,远在千里之外的李宝,得到皇帝的授命,自是鞠躬万谢,感恩戴德;而身在平城的太子拓跋晃,则迎来了他父皇所予的又一大考验。
此事,与对李顺的处决有关。
自从李顺道出“姑臧无水草”的谎言之后,拓跋焘父子都对他颇为不满,但念及李顺奔走聘问的劳苦,拓跋焘并未削职降罪于他——连附议的古弼也没受到几句斥骂。
加上李顺这两年来乖顺至极,拓跋焘便无意追究前事。
岂知,到了岁末,李顺又犯了事。
差次群臣,是拓跋焘最近交托给李顺的差事。
照崔浩的想法,李顺与朝臣往来频密,知之甚多,必定能帮皇帝分清品第、册定功勋。
拓跋焘想起崔浩与李顺曾因政见问题闹得面红耳赤,不禁出言戏道:“崔司徒与李尚书,往日里似乎交情不深啊。这次,朕想要差次群臣,你怎么就偏偏举荐他了呢?”
崔浩正色道:“昔者,岐黄羊荐人唯贤。如今,臣亦不敢有愧于先贤。”
拓跋焘点点头,一副了然于心的模样:“明白了。你也想做个圣人。”
“至尊言重了,”崔浩目光清朗,“差次群臣、区分门第,是国朝的大事。臣不敢不尽心。”
他既如此说,拓跋焘无有不允之理。
在崔浩的劝谏下,拓跋焘逐渐觉得,要想“混同戎一”,成为天下共主,仅靠鲜卑旧俗极难奏效。故此,他才尝试颁赐汉服,窥看诸王的反应,但据影卫探知的消息,除拓跋健之外,诸王回到封地之后,却将其束之高阁,从未穿戴。
现下,崔浩又提出区分门第的奏请,拓跋焘以为可行,遂命他指定一人负责定品,哪知崔浩二话没说就推荐了李顺,这的确出乎拓跋焘的意料之外。
而最令拓跋焘意外的是,李顺竟然辜负了他和崔浩的信任,做了那行贿受财的龌蹉事。
为了得到更高的品级,以享尊贵之爵位,群臣中不免有人向李顺“暗送秋波”。
李顺并不懂得皇帝锤炼他的苦心,居然一一受纳,以公器得私利。
这桩品第不公、欺君误国的大事,哪里瞒得住朝中上下的眼睛呢?不久后,徐桀便到御前参了李顺一本。拓跋焘核实之后,愈加气恼,急唤太子前来会商。这一次,拓跋焘没有宣召晋王和吴王。
事出突然,拓跋晃来不及听取高允的意见,只能凭借自己的直觉,来判定他父皇的心思。
“无论何时,欺君误国,都是大罪。何况,李尚书还包庇过沮渠牧犍。”说罢,拓跋晃便垂眸叹气,一副痛心疾首的情状。
拓跋焘也长吁道:“朕不想承认自己察人不明,只是……”
忍住了追问的欲望,拓跋晃只带着崇敬悲悯的眼神,默默地看着父皇,不则一声。
“只是,国朝的利益,比朕的脸面更重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任葭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白鹤看书baihek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