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老的女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白鹤看书baihek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西施’。总之,什么像他模仿什么。连锦童斋那‘锦’字标识他也用‘巧’字代替。无非没有那个锦字写得有气韵,无所谓,小孩子家家的,谁懂呢?就这么着,巧工阁竟也赚得一笔银钱。
黄三郎信心大增,大手一挥,撤下一半以上的主营木质传统玩具,大手笔追加投入,全体上线布玩偶。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他雇佣了几个多年不做绣活的低价老媪,日夜开工,质量只要能看过眼,就一律上架。有顾客买回‘文曲星’玩偶,翌日苦着脸来退货——那玩偶的状元帽竟是用浆糊黏上去的,孩子一扯掉去一半。
后来,他发现自己的仿冒玩偶并没有招来‘锦童斋’的回击,心道那‘锦童斋’背后恐也并无什么大树,都是自己营造声势瞎杜撰的。遂得意洋洋地对账房说:“妇道人家做生意,就那么两手,又要装作有官家背景又拿不出手段来。担了婊子名头,却缺了魄力,若换了某,花钱也得砸了同行的铺面!"
他胆子愈发大了起来,开始逐步扩大仿制范围,连“六部官员”玩偶也开始仿造,自信能将‘锦童斋’的风头盖过。
谁知,近来销售额不升反降,市场对他的仿品兴趣持续走低,尤其是重磅推出的‘六部玩偶’,似乎并没有太多人买账。最惨淡时,竟有学子在店门口唱打油诗:"巧工阁里巧工愁,状元变成癞痢头。若要蟾宫折桂去,劝君莫在此间游。"
他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也在做相同的概念,可无论如何费尽心机,顾客依旧只青睐‘锦童斋’。更令他焦躁的是,‘锦童斋’层出不穷的新款,让他总是慢人一步,陷入被动。昨日刚仿出"曲江流饮"场景玩偶,今晨就听说对方推出了"雁塔题名"系列,连带配套的鎏金题名笺都卖断了货。
价钱不能再压了,质量已然没有追求,现下追着赶创新,那群老媪又学不好!
后院里老绣娘们正吵作一团:“让你绣个云雁纹,怎么绣成扑棱蛾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