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黄埔开始》转载请注明来源:白鹤看书baiheks.com
当日本国内利用舆论机器颠倒黑白时,华夏大地也掀起了舆论的巨浪。《新华日报》率先以醒目标题报道济南战役:“18
军铁血歼敌!周亦云部毙敌
2700
余,日寇魂断齐鲁”
,《新华日报》的报道,瞬间炸响全国。街头巷尾,报童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民众争相传阅,茶馆里、弄堂中,热议声浪不断。
《大公报》《申报》紧随其后,纷纷用整版篇幅刊登前线捷报、战士英勇事迹与战役细节,引发了全国流浪潮,商界大亨慷慨解囊,将物资送往北伐军营地,海外华侨听闻消息,自发组织募捐,汇款如雪片般飞向国内,国内的文艺工作者纷纷在报纸上称赞18军,一位身着长衫的中年人更是奋笔疾书,万字长文在报刊发表,文中
“保家卫国,敢为天下先”
的句子称赞了周亦云,并且呼吁全国军队摒弃前嫌,共御外侮,引发万千共鸣,反观被曝光暗中勾结日本的奉军,在铺天盖地的声讨中沦为过街老鼠,昔日威风扫地,北伐军所到之处,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的口号响彻云霄。
然而,北伐军司令部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总司令眉头紧锁,在私人客厅中来回的踱步,在德州紧急召开的会议上,南京政府高层几乎一致认为,还未到与日方言战的最好时机,可密令各省秘密进行战备动员,但不可轻易开战,当前的优先任务应是排除干扰,全力专心北伐,待实现国家统一目标之后,再行对外。
况且,中央政府根基未稳,对各地革命军实力派的掌控力有限,若贸然动用黄埔系王牌
18
军与日军死磕,不仅损耗精锐,更可能动摇根本,但民众抗日热情高涨,舆论压力如泰山压顶,战与不战的抉择,如同滚烫的烙铁,正炙烤着这位统帅的每一根神经。
5
月
1
日,早晨8点,伐军司令部,总司令握着周亦云发来的战报,电报末尾
“全歼日军”
四字在日光下泛着刺目的光,他将电报重重拍在案头,一句话都没说,窗外蝉鸣聒噪,却盖不住他内心翻涌的焦虑,周亦云此举固然扬了国威,可日军虎视眈眈,国际局势暗流涌动,此刻与日本全面交恶,无异于打乱北伐的全盘战略。但局势已成定局,他思忖良久,最终选择对周亦云的行动保持默认,这既是对前线将士浴血奋战的无声认可,也是权衡利弊后的无奈之举。
然而,事态的发展远超总司令的预料,当日,日本政府开始在国内外大造舆论,颠倒黑白,将侵略行径粉饰成
“自卫”,污蔑北伐军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撸猫的星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白鹤看书baihek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