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的回答让李世民略微的沉思了一下,近几天,他一直在考虑突利是否可信。眼下大唐也正需要这样一个人为内应,一是能提供一些情报,二来可以作为平定草原后这个代理人。

李世民戎马多年,性格多疑,他从不相信天下会掉馅饼,当然这种谨慎的性格,也让他多次死里逃生。

就说眼下朝廷正在积极的备战,急需了解草原的情况,这一瞌睡,突利就把枕头送过来,这怎么能不让李世民生疑呢。

不过听了李恪的解释后,他心里的石头才落了下来。

李世民是马上皇帝他怎么会看不出这个人盟约的价值呢,和突利结盟就等于在草原楔下一个钉子,关键的时候有他在背后给颉利来一下,能大大增加我军的胜算。

“恪儿能有此见识朕心甚慰,来,再和父皇说说边境的布防和草原的整体情况”,李世民向李恪招招手,示意他做近一些。

李恪:“父皇,现在定襄一线的军队数量是够多了,可他们组织过于分散,儿臣建议将他们分成三到四部,这样更利于指挥作战。

至于说草原,颉利这两年不断的清除异己,大肆捕杀反对他的人,并吞了大量的部落军力大大增强,骑兵的数量已经积增达到四十万以上。

最近定襄一线的突厥主将换成了颉利的叔叔阿氏那思摩,此人用兵的确有些手段,柴绍和薛万彻和他小打了几场也吃了不小的亏,所以前线的形势不容了乐观。”

柴绍和薛万彻的情况他是知道的,阿氏那思摩这个名字不仅一次的出现在军情塘中,这也确实是个难缠的人物。

“父皇,虽说突厥现在强大但也不是没有隐忧,颉利为了扩充这些军队,在草原上掀起了血雨腥风,不少部落都被屠光了,搞得人心惶惶。

可那些投靠的人也仅仅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真到关键的时候,难免会出工而不出力的,二来以突利为首的主也让颉利在做事的时候受到不小的掣肘。

突厥长老们对他的不满,突厥是个神权部落,突厥百姓对神的崇拜高过对王权的认可,所以说长老在突厥还是有很大的话语权的,

自从颉利为可汗以来连年征战,让本来就不富裕的突厥百姓的生活更加困难,这也让颉利和长老们的矛盾越来越大。

颉利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处理完这些,长此以往必胜祸患。”

李恪的分析条条入理,说尽了眼下双方各种的利弊,这也让李世民真正下定了决心和突利结盟。

“来人,传太子、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岑文本承庆殿议事。”.....

房玄龄:“陛下这事是不是在考虑下,不能让您以身犯险.....”等房玄龄说完,

李承乾也站了出来:“如果父皇一定要和突利结盟,由儿臣代您去如何,这样也同样能显示我朝的诚意,不知父皇以为如何。”......

李世民知道众人是担心他的安全,但要是自己不去突利是不会相信大唐的诚意的,摇了摇头:“不用说了,朕主意以定,亲自到定襄一线和突利会盟,明面上朕巡幸东都洛阳,由玄龄负责混淆视听。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白鹤看书【baiheks.com】第一时间更新《贞观皇储李承乾》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剑从天降
这是一个内测玩家带着角色数据乱入现实东汉末年的故事。开局中平五年大乱中的并州,这一年董卓还未进京,丁原还在路上,吕布尚未崛起,貂蝉正待长成。首先第一步,走吕布的路,让吕布无路可走。
历史 连载 210万字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远征士兵
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如果历史有如果……如果中国的第一次远征没有失败,那将会发生什么?缅甸、中途岛、瓜...
历史 连载 388万字
苟在明末当宗室

苟在明末当宗室

夜深
朱慎锥来到大明成了宗室宗室实在不好混,俸禄克扣还要拖欠,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更要命萨尔浒明军大败,万历也没多少活头了,乱世将至,躺平就是死,总得搏一搏吧?
历史 连载 255万字
黜龙

黜龙

榴弹怕水
此方天地有龙。龙形百态,不一而足,或游于江海,或翔于高山,或藏于九幽,或腾于云间。一旦奋起,便可吞风降雪,引江划河,落雷喷火,分山避海。此处人间也有龙。人中之龙,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一时机发,便可翻云覆雨,决势分野,定鼎问道,证位成龙。作为一个迷路的穿越者,张行一开始也想成龙,但后来,他发现这个行当卷的太厉害了,就决定改行,去黜落群龙。所谓行尽天下路,使天地处处通,黜
历史 连载 497万字
神话版三国

神话版三国

坟土荒草
历史 连载 3215万字
泰昌大明

泰昌大明

魔法龟Revo
万历四十八年,大明朝已存续252年了。252年不仅是帝国的国祚,更是体制性土地兼并的持续时间。神宗以“倒张、倒冯”为始,以“三大争”为继,以“妖书、梃击”为末,一手开创出明末两党对立的局面。又在集权于己身之后怠政三十余年。在神宗的催化下,两百多年几乎一成不变的官僚系统和治理体系进入了全面腐朽的最后阶段。阶级对抗、官民冲突、女真入寇。内外交困之下,帝国终于走到了灭亡的边缘。7月21日,朱翊钧晏驾,朱
历史 连载 3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