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商贾云集、皇家待遇
《土地国有令》一出,之前还热热闹闹的江南大案瞬间就没人关注了,相比关系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土地问题,消失几十家世族、死一群无良地主算个屁啊!
这一切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执行起来可就难了,毕竟那是在和几年前来的传统做对抗。
所以武从文才会把柳谦益调过来,对方早在第一次北伐时,就已经开始主持涿、易两州的土地改革了,虽说只是最简单潦草的分田,却也比其他人有经验的多,接受能力也要高得多。
和柳谦益一起南下的,还有大批梁山学院毕业的年轻士子,这些人汇合了一直在各地巡演的文工团,从临安周边开始,一个村一个村的宣讲、做工作,一个县一个县的逐步铺开。
过程不算顺利,却也没有出现太大的乱子。
一是因为经过两轮清洗,长江以南,尤其是两浙路的地方豪强差不多都死绝了,这就失去了最大的阻力。
二是老百姓刚从均田政策里受了益,对朝廷的信任和拥护空前高涨,能静下心来听政策宣讲。
三是李师师的文工团立了大功,作用甚至远远超过了护卫的军队和柳谦益带领的执行团队。
华夏的老百姓最善良、最讲理,只要给他们讲清楚了新法令并不是要从他们手中抢夺土地,只是为了杜绝土地兼并,绝大部分人都会真心实意的拥护。
因为曾经发生在自己或者亲戚朋友、左邻右舍身上的那些悲剧,让他们心里最清楚土地兼并的危害。
想明白了道理就会发现,不就是把手里原本的地契换成承包证书吗?一样永远不会作废,一样能传子传女,有啥区别?
对一个农耕民族来说,只要不是到了实在活不下去的地步,谁会舍得卖房卖地!
真当老百姓傻啊?就为了埋个去世的先人,或者为了娶个媳妇,就会不顾将来的把全家都变成了佃户甚至荫户?
唯一一个无法抵抗的生病风险,不是也有朝廷管了吗?虽然钱给的不算多,可想想自己家里那几亩地,就算卖了也就这个数了!
......
除了柳谦益,已经须发斑白的李马粪也带着一大帮徒子徒孙到了江南。
武从文亲自牵头,临安史家串联作保,两浙路叫得上名号的富户齐聚一堂。
这些还能好好活着的江南富户都是聪明人,在第一次均田时就和史家一样,主动放弃了手中超标的土地,所以这次江南大案的风波并没有波及到他们。
可这并不代表这些人心里没有怨气。
古代受限于生产力,土地就是唯一能保值的资产,所有人赚了钱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买房子置地,无论世家大族还是普通百姓,区别只是有没有那个能力而已。
几代人辛苦积攒的家业一夜之间就飞了,不怨恨怎么可能?
可这些人也不敢反抗,贾家那样的千年世家都他妈灰飞烟灭了,自己这小卡拉米哪敢他娘的大声喘气儿!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白鹤看书【baiheks.com】第一时间更新《疯批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