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与圣僧》转载请注明来源:白鹤看书baiheks.com
“各位施主,快快请回,如今酷暑难当,港口无遮无掩,不要中了暑。”和尚劝解大家散了。
百姓们却不肯,个个流连不去。
许多人箪食壶浆来送圣僧,还有供奉鲜花和鲜果的。富者送上鲤城的特产品茶和瓷器,穷人则送上自己做的特色小吃。
和尚坚持不肯接受,百姓们却穷追不舍,非要将各种各样的东西塞到马车上。
双方推辞良久。
“请让一让。”人丛中,响起颤巍巍的声音。
嘈杂的人群,忽然间安静下来,分开让出一条路来。
一个老人家,在儿子的搀扶下走过来。
昨日通泉寺外义诊,和尚用几根银针起沉疴,疗痼疾,让久病卧床的病患可以站起。这个老人家正是那位孝子背过去治病的患者。
而今,他竟枯木逢春,脚可以走动了!
他的身后,是当地几个德高望重的士绅。
此时,他们却合力举着一把大伞。伞是淡绿色绸布所制,伞下帷幕缀着许多的绸条,每一根绸条上都有许多的名字。
这些名字都是鲤城百姓的名字,在场的一大半都有在上面签名。
“这……不合适吧……贫僧并非官吏。”和尚又感动,又惶恐。
玉京也认得,这就是戏文、话本子中传说的万民伞!
是民心最质朴的表达方式,本来是地方官的一种最高荣誉,是他为百姓遮风挡雨,百姓也希望可以为他遮风挡雨的意思。
当先一位士绅拱手行礼道:“圣僧虽非官吏,却是神佛转世,庇护我东楚百姓,鲤城人也同样深受恩泽,感激不尽。何况,这一次,您是领天子旨意,代表东楚出使。为我东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奔走四方。”
他手一挥,袍袖招展:“都知圣僧清心寡欲,不慕外物。鲤城风物,又多是水产。我们唯一能献上的,就是这千百个百姓赤诚的心。”
海风浩荡,吹得万民伞下的绸条“哗哗”作响。
一张张随长风舞动的绸条,展露出无数或典雅,或精美,或潦草,或拙劣的字迹。
每一种笔墨都不同,每一种字迹都记载着一个姓名。
都记载着殷殷人心。
和尚还待拒绝。
“这万民伞既是呈给圣僧挡风遮雨用,也是我鲤城百姓,送给东楚使团,感谢你们为国奔波,敦睦邦交。”这位显然饱读诗书,侃侃而谈,明明不合规矩的做法,却叫他讲得让人无法拒绝。
和尚身后的玉京已作为随从,上前接过了那招展的淡绿大伞。
百姓们顿时都震惊了。
这看来弱不禁风,唇红齿白的俊秀小哥,竟然一个人就拿起了他们三四个人才拿得动的万民伞。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明月长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白鹤看书baihek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