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原始社会搞基建》转载请注明来源:白鹤看书baiheks.com
根据以往的经验,秋天一下雨、一刮风,橡子便会掉下来。
不仅是人,山里的松鼠也会疯狂地储存橡子。依靠这种美味的果实,松鼠可以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前一世,古代欧洲人将橡子作为粮食。而在中原大地,每遇豪强混战,橡子都会成为民间重要的主食。
橡子这种坚果虽然味道不算可口,但是胜在淀粉含量高,大约在百分之六十左右。
橡子的油脂含量超过百分之三十,更有将近百分之一的蛋白质,是营养配比极佳的主食。
但橡子中含有一种叫做单宁的酚化物,单宁让橡子不容易消化。
所以吃橡子的时候,需要少食多餐,否则一不小心就撑破了肚皮。
原始社会中,每一条生存经验背后,都是曾今有亲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些伤痛转化为存活经验,刻在了族人的血脉中。
陶夏早早便让部族中身体残疾的族人的磨出石盆,此刻正派上用场。
石盆正好用来做石臼的底部。
她心血来潮,要给族人们做一道橡子美食。
新落地的橡子,晒干后剥壳洗净,放入石臼中冲捣成橡子面,加入山泉水进行浸泡。
浸泡一天一夜后,橡子中的油脂被分离出来,可以用来做食用油。
剩下的橡子面浆水搅拌均匀,再用茅草过滤,把其中的渣子过滤掉后煮熟。
煮熟后的橡子糊糊,可以加入蜂蜜直接吃。
也可以放凉后等上半天。半天之后,橡子糊糊会凝固变成凉粉。可以直接食用,清香爽滑,非常有劲道,也可以晒干后储存,不容易变质,能吃好几个月。
族人们最期待陶夏发明新菜式了。每次陶夏发挥厨艺,就是他们打开味蕾大饱口福的时候。
以往,橡子落地之后,族人便会全部出动去捡拾橡子。
今年不同了,老祖母只分了一半的族人去捡拾橡子,其他人仍是分工做砍柴、烧陶、编织、狩猎、饲养的活儿。
挖矿队伍第一次去铜绿山带回来的铜矿石,已经被陶枫都炼成了纯铜疙瘩。
铜矿附近一般会有钨矿、锡矿、铅矿等伴生矿。陶夏不认识这些矿石,反正各种不同的石头,都捡拾了一些回来。
接下来十几天,陶夏的主要精力便都扑在铸造青铜工具上面了。
使用失蜡法制造青铜器,第一步就是制作蜡模。
陶夏请老祖母捏了个形似初生婴儿脑袋的陶土球。
自己则根据脑袋的大小,捏制产钳的蜡模。
产钳的叶片像两片叶子,有弧度的同时要兼顾力度。钳口有一定的调节余地,类似于吃自助餐时,夹菜的夹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