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长夏日,虫蝉发出悠扬的鸣声,孩子们借着落日余晖,在翻找还没羽化的幼虫,他们希望晚饭中能加入一道油炸盐知了。
男人们觉得夏天睡屋子太热,陶夏和石头舅舅便一起在村里搭了个凉棚。白天可供族人在室外劳作时遮蔽烈日,晚上铺上席子便可入眠。
陶夏又从河边割来蔺草,让柳条阿姨编了席子。细软的蔺草,垫在身下,比之前的桦树皮透气多了。
桃李杏,这些果子摘完,就要开始沤麻了。
沤麻之前要将苎麻割下来,这是个苦活儿,因为苎麻杆子上有密密麻麻的倒刺,被蛰之后非常不好受。
在组织族人割苎麻前,陶夏要为族人制作出手套。编织的手套,孔太大,挡不住苎麻的刺。用骨针的话,会在手套上匝出粗大的针脚,一使劲,手套就废了。这种防护手套要做的既贴合皮肤、好使劲儿,又厚实抗造。
这种手套如何做呢?
这一环扣一环的事情,裹着傍晚滚烫的热浪袭来,让她觉得颇为烦躁。
思考片刻,陶夏找来风干的鱼鳔鱼泡,砸碎之后放进陶碗陶罐里泡着。
她想到了前一世在博物馆中看到的一件衣服,那是赫哲族用鱼鳔胶黏出来,制作一整套衣服,没有用一针一线。
劳动了一天,坐等开饭的族人好奇地看着,心说这是要做什么?这些古怪的东西陶夏从不让他们扔掉,什么猪尿泡、鱼泡泡,还有那些鱼骨头之类的。
不过既然是夏要弄得,肯定是很有用的好东西,而且是他们没见过的,所以一个个充满了好奇。
陶夏想做的是鱼鳔胶。鱼鳔胶是眼下能找到的最好的粘合剂了。
猪皮、杂皮也能做动物胶,但是猪皮用途更广,而且黏性没有鱼鳔胶好。
鱼鳔胶是传统木匠的粘合剂,用了几千年,在化学合成胶问世之后,才退出历史的舞台。
前一世,郑和下西洋造的宝船,很多榫卯交接处用的就是鲟鱼、鳇鱼的鱼泡泡做出来的鱼鳔胶黏合,极为坚韧而且防水。
风干的鱼鳔鱼泡们泡了一整晚。
第二天,陶夏来查看泡发的程度,觉得差不多了。借着篝火,在大陶盆中横放着几根木头,高出水面。把装着鱼鳔的陶罐置于其上,盖上盖子,用火开始蒸煮。
她转身又去找人割皮子。比量着男人和女人手掌的大致形状,分为大小两种,割好备用。
忙完这些,陶夏回到篝火边,掀开陶盆的盖子,拿树枝削成的筷子捻起一点观察,判断差不多可以了,便捞出来捏干里面的水分,继续蒸了一阵,把好几碗蒸的黏糊糊的鱼鳔拿出来,烫的她直摸耳朵。
附近的女人们伸过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些黏糊糊的东西,却并不陌生,有几次熬猪皮熬的没水了,也是这般黏糊糊的。
陶夏找老祖母点了十个人来帮忙砸鱼鳔胶:“给你们个累的活,找块石头,把这东西砸碎。”
十个大男人,每人分了一小点,几个人看看没有个桃核大的东西,笑道:“这算什么累活?”
陶夏没有反驳,只咧嘴笑着,等着看好戏。
不一会儿,男人们汗如雨下,累的直甩手腕。阳光越晒越烈,头顶汗珠哗哗的流着,迷得男人们睁不开眼。
石块组成的简单杵臼中,这些黏糊糊的鱼鳔似乎越来越沉。
一开始砸的时候,根本不费力气。可是砸的时间越长,那鱼鳔的黏度也就越大,每一次都像是把两块石头黏在了一起。
巴掌大的石块,仿佛变成了十几斤重。
砸到日近中午,陶夏估摸着黏度也差不多了,将这些鱼鳔都收集起来,每个人的都团成团儿。
将大陶盆里的木头去掉,小陶罐里装上热水,直接坐在锅里,又找来块纤维布包上鱼鳔,放在里面让两个人合力用筷子夹,把纤维布中被开水溶解的胶质都挤到水里。
很快陶罐里积聚了一滩白.浊.色的水,看起来颇像是某种不雅的液体,而且还有浓浓的腥味儿,色味俱全,更是黏糊糊的。
几个男的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盯着陶罐嘿嘿的笑。
手套皮子已经割好,陶夏弄来些碎毛皮当成小刷子,沾了些黏糊糊的鱼鳔胶刷在皮子上,上下两层边缘黏在一起,一副简单的手套就做好了。
“这个不会裂开吗?”有人疑惑。
陶夏笑着反问:“刚才的石块容易分开吗?”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好感度拉满后我成了黑月光》《虐主文的NPC消极怠工了[快穿]》《预支未来,修出个人间武圣!》《肝到厨神才算开始》《神职奶爸》【三七书屋】《从长生苟到飞升》《领主又红名了》《郎欺》《神话版三国》
白鹤看书【baiheks.com】第一时间更新《穿回原始社会搞基建》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