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回旋镖
“怎么,刘卿,满朝忠贞强干之士,竟都不能令卿托信,委派查办血书案的钦差之职么?”奉天殿内。看着出列的刘崧欲言又止,半晌都应不上来话的模样。高台上,朱标眼底的寒意越发浓重。自从整个应天府的泼皮,被常升有组织的筛选纳入他麾下,以充耳目,即便是抛却亲军都尉府的那些密探,整个应天府上下也少有能够瞒过他的事情。刘崧这两日见了什么人,聊了那些事,还有正因如此。头一次对朝中重臣进行这般彻头彻尾调查的朱标才深刻的认识到,这些所谓标榜爱民如子,引得天下竞相称颂的清官背后究竟有多少水分。这也让他对刘崧的印象大打折扣,是以动了罢免之念。但常升的眼神提醒,也让方才被牵住了注意力的朱标回过味来,既然刘崧是被人如此大费周章捧上来的,且脑子并不十分出众,那留着他,岂不是更容易查清楚他背后的势力,更容易借他之口误导他背后之人。但纵是不罢免,若不给个能过得去的交代,消弭这场纷争,轻饶也是不可能的。被朱标这么一吓。还在权衡利弊的刘崧心中咯噔一下。侧目于身后的文官行伍,与某个不起眼的人物眼神交汇间,刘崧也忆起来昨夜昔年故交深夜登门,与他挑灯夜饮的交谈。“自宋朝没落,社稷崩坏,历经战乱,元人统治二百载,天下文脉,人口之重心便不可阻挡的南下至浙东,湖广一带。”“此为天道。”“今虽有朱家重整山河,驱除鞑虏,”“可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随同皇帝起于微末的不过是一群泥腿子,莽夫罢了,哪有什么治政安邦之才,得居高位,不都是靠的从龙之功。”“可到头来,治理天下大多还不是靠咱们浙东湖广出身的官员。”“尤其是当今皇帝令行南北官员异地为官之策后,北境荒芜,全靠咱们南方官员殚精竭虑,而那些淮西勋贵却只会坐享其成,侵占田亩,横行霸市。”“若是他们只在北境为祸也就罢了。”“皇帝纵然爱民,但毕竟是一起打的天下,合该他们享一世荣华,就算有胡惟庸案,也不会真一棒子真把他们打死。”“可是啊,他们太贪了。”“祸害北境还不够,还把手伸过来界,妄图在咱们祖祖辈辈经营的土地上作威作福,苏州府就是前车之鉴……。”兴许是酒意上头,又或者也有私心作祟。刘崧并没有打断这段“妄言”。在故交发了一通牢骚,将太子的《官学》校订,试科举议为偏袒北境之策,甚至将孔家之不法,辩驳为阴谋之陷害,刘崧也没有纠正。直到故交酒后吐真言,交待来意,请他于明日朝会上“仗义执言”,实在不行,围魏救赵,请求与百官加俸,消耗内帑也能接受。至于后面的,自有孔家与其他南方出身的官员与南方试科举的举子联络。他们并无祸乱朝纲之意。只是要设法将淮西党的精力牵扯回北境即可。其他的,都与刘崧无关。事后自然还有重谢。
南方官员也自当向他刘崧靠拢。很显然,刘崧心动了。都到了这个位置了,貌似已经升无可升。可有人簇拥和无根之萍是全然不同的。虽然宰相制已废,可哪个位极人臣的文官,不想实现自已“治政安民”的抱负,干点族谱单开,青史留名的事呢?念及此处。刘崧便定了神,回头拱手道:“臣以为,令通政使曾秉正为钦差最为妥当。”不等一旁的淮西党出言驳斥,台上的朱标已然挑眉追问道:“为何?”刘崧咽了口唾沫,知道自已领会错了朱标的意思,却也只能绞尽脑汁辩驳道:“陛下令南北官员异地上任,为的就是谨防地方勾连。”“如今血书案已然出现地方勾连,臣以为,理应避嫌。”“哦?”“所以,父皇令你为吏部尚书,将一干官员委任,升迁考评交于汝手,如今在你任期内,独独你举荐的门生好友在地方为官落难?”“托你呈送的血书案奏请御前,孤没有令你避嫌,也未曾计较你举荐的门生好友为何流落如此境地。”“是能力不足,还是天怒人怨。”“而你,举荐一名干才都只能人云亦云?”“如今是什么时候?”“通政使是何职能?”“你这个吏部尚书是怎么当的?”被这一连串质询问到满额生汗,面色苍白的刘崧登时双腿发软,站立不稳的跪地道:“臣有罪!”满朝文武也都被朱标这强势而又缜密的反问问的心里发毛,看着一旁跪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重生八零:离婚后被军少宠上天》《东京:超凡寄生》《好莱坞的亿万富豪》《结婚而已》《沧澜道》《斗罗:七杀惊绝世》《坏了,被蛇蝎美人捡漏了》《我真没想离婚后带球跑》《从鱼》《漫画路人自救指南》
白鹤看书【baiheks.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