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颠屁颠的许星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白鹤看书baihek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辽国派来修约的,是个南院官儿,是个汉人,叫做陶兴,官居虞部郎中。
这个人是南面官,也就是汉官,也是萧思温提拔上来的,不过有意思的事,萧思温在的时候,他连连上书,要求萧思温归政于皇帝,甚至不惜在奏折中破口大骂,是坚定的“反萧派”
但是萧思温一死,他又上书皇帝,要求严惩凶手,并让萧思温的灵位配享太庙,又变成了“挺萧派”
本来耶律贤对他印象极好,萧思温死后,是要重用的,
结果奏折一上,耶律贤顿时勃然大怒,让萧思温配享太庙,那不就证明他萧思温大权独揽是对的,而他耶律贤是错的吗。
从此恶了陶兴,这次出使汴梁,谁都知道徐灏不好对付,他可不像之前那些“石敬瑭”之流,骨头软得很。
徐灏当年在辽国的行为,很多辽国大臣都是亲历者,虽然刀斧加身,却仍昂然不屈,他们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佩服得很。
现在徐灏已经是中原事实上的主人了,实力已经超过辽国,那就更加不好对付,
萧思温当年签订的条约,虽然也不公平,但是徐灏到底看在他和他有旧的面子上,适当做了让步。
这次萧思温已经不在了,徐灏闹不好会提出更加屈辱的条约内容,谁也不想去出使谈判,触这个霉头。
耶律贤大手一挥,干脆派陶兴来了,你不是骨头硬吗,你去和徐灏谈判吧,
陶兴一路南来,抵达汴梁后,被告知河南王徐灏并不在大梁,让他耐心等待。
没想到这一等,就等了小一个月。
八月里,听说徐灏已经回来,陶良立即请见,理由要递交国书。
照理说,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辽国毕竟是北方大国,如今皇帝亲政,来递交个国书,那是代表重视徐灏。
可是没想到,徐灏不走寻常路,直接拒绝了,传下话来“先讨论修改条约”
听到这个消息,陶兴心里一沉,隐隐有了预感,这次出使,事情要不受控制了。
几天之后,徐灏公布了本方谈判团队负责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赵普。
陶兴得到消息,立即备下礼物,登门拜访。
却被赵普拒之门外,理由是谈判在即,不宜私下见面,徒然贻人口实。
这下陶兴更慌了,试图去拜访其他重臣,结果大家像是商量好了一般,谁也不见他,陶兴无可奈何,只能在驿馆里老老实实等着。
终于,八月二十日,赵普命人把陶兴叫到枢密院衙门,就在里面的一间不起眼的小屋里,双方开始谈判。
陶兴被下人引着,走出没多远,就见一人站于台阶之上,这人身穿紫色文官袍服,想必是赵普了。
终于见到了赵普,这几日吃够了冷遇的陶兴,心里满是不安,拱手施礼客气道:“在途久荷庇护,今日功亏一篑矣”
这句话他故意说得可怜兮兮,意在试探赵普。
赵普拱手还礼,一副柔声安慰的语气说道:“九仞之功已大,岂当似一篑遽(ju四声)耶?”
意思是“如今已积累了九仞之高的大功,难道要像只差一筐土那样轻易放弃吗?”
陶兴眼珠转了转,见身边没有其他人,连忙小声道:“此来,国书大意止欲复晋祖所与故地关南十县而,吾主深戒使臣,毋得先泄书意,今不免为公言之者,欲公先闻于贵主,议其可否,思所以答之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