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公子请。”慕容士肃很有礼貌地把他们带进了乐安郡公府,乐安郡公府并没有齐王府那么大,但胜在别致,在这北方倒采用了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据说是慕容绍宗之前打仗时俘获的一批江南匠人所造。
几人七弯八绕,终于是到了会场,在男宾席这边坐下,这一桌似乎经过特殊安排,只有他们兄弟两人加上慕容士肃两兄弟,
高长恭的直觉告诉他有事会发生,面上不动声色,将送给老夫人的礼物带给慕容家的小厮。高孝珩也坐不住,拿着礼物去找心上人去了。
此时,慕容士肃先开口,温文尔雅地道:“不知世子殿下今日为何不来?某倒是想与他切磋切磋这诗才。”慕容士肃早年间也喜欢诗词,在京城达官子弟中诗才和高孝瑜并称为武定双杰,两人有点惺惺相惜,关系不错,算是高孝瑜之前正眼相待过,为数不多的朋友,虽然年纪轻轻就名声不凡,但慕容士肃不喜政治,所以承袭郡公之后也没有打算出去做官,能拖则拖,到现在还说为父亲丁忧一年(丁忧在汉代以及宋朝以后颇为盛行,唐代最松,南北朝情况未知,据作者看来丁忧大概不盛行),时机未到,要不是杨愔执意拜访他,说是为了高孝瑜好,让他出仕做个京官,他也不想出仕。像康乐公(南朝诗人谢灵运)那样吃着爵位去外面旅游也挺好,顶多为了家族,把爵位让给弟弟,这样也可以逍遥自在去。
“郡公见谅,家兄操办丧事,实在是难以走开,让长恭托话,说自己偶得神作,进步神速,在下次见面时定能压下慕容兄。”
“哎,别叫我郡公了,受不起,就叫我士肃就行,不然,我也得提前叫你一声王爷。”慕容士肃开着玩笑,有些随便,喝了一口茶,又开口道:“听杨大人说公子要从军?”
“正是,准备去边军历练一番。”高长恭噙着微笑,看向慕容士肃。
“也好,边军历练倒最是能磨炼心性,公子请起,让某先带你赏赏这些菊花如何?”高长恭会意,站起随着慕容士肃往外走去,留着慕容三藏一个人在原地。
“这些菊花都是各地培育的品种,老夫人最喜欢,每年秋天都要摆出来欣赏欣赏,说是菊花总能让他想到一些往事。”
高长恭一听,脑海中莫名想起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暗自摇了摇头,让自己冷静下来。
走到一个僻静无人的角落,慕容士肃终于开口道:“我想让公子带着三藏一起从军,不知公子是否能够答应。”
“何出此言?三藏也才堪堪与我年岁相仿,还望士肃兄谨慎为之。”高长恭有点诧异,他知道事情来了,接下来,便是他要接招了。
“公子有所不知,三藏自小便酷爱刀兵,对兵法也颇为擅长,有从军报国之志,前日公子六叔高演有意将三藏选为近卫,贴身照看,我以三藏年岁尚小,资历不足婉拒,想给公子留作臂助,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高长恭自然很愿意,但他马上抓到了事情的关键,要是真有这种好事,为什么弄得好像是慕容士肃来求他似的。
果然,慕容士肃继续道:“但,三藏他有些傲气,让他从军他自然愿意,可让他跟在公子身边,他绝对不肯,我观公子处事稳重,杨大人又曾向我讲起公子具有将帅之姿,小弟若是能跟在公子边上自然是再好不过,我也放心。就是不知公子能否……”
“等诗会结束你让他尽管找我比试就行,他出什么招,我都接着,让他心服口服为止,可乎?”
见高长恭如此自信,慕容士肃也是大喜过望,带着高长恭往回走去,一路上还向高长恭讲了许多慕容三藏擅长的方面,好让高长恭有些心理准备,高长恭越听越是嘴角上扬,比拼武力,他自信自己不会输,而战略兵法,熟读兵书又有现代战略思想的他又怎会落于下风?无论如何,自己赢面都很大。
两人回来后,诗会也要开始了,在慕容芷华那里碰了壁的高孝珩正生气地在座位上喝闷酒,二人相视一笑,坐下后,高长恭给高孝珩使了个颜色,让他诗会的时候再一鸣惊人,不用在意这点小事,而慕容士肃则是对着他的弟弟耳语了几句,后者目光中升起一股战意,看得高长恭不禁莞尔一笑。
随着人都差不多来齐了,诗会也正式开始,老夫人坐在正中,宣布了这次的题目——菊。
高长恭会意,想了想,写了一首宋诗,暗中传给了高孝珩。高孝珩因为刚刚喝了酒而且心情不好,没有理会高长恭的手,直到高长恭推了他一把他才反应过来,准备接过诗,却又慌忙间掉在了地上,高长恭暗叫不好,环顾四周,见慕容士肃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眼神戏谑,好像在说:“我什么也没看到,你们继续。”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白鹤看书【baiheks.com】第一时间更新《兰陵风华》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