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意过今春》转载请注明来源:白鹤看书baiheks.com
这天日课与杨宗道昨日所说不同,他没有讨论庶政,而是谈起了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
“智氏当时为晋国的六卿之一,智宣子作为智氏一族的族长,选择自己的次子智瑶作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认为智瑶徒有才能而无仁义,不是继承者的最佳人选,但智宣子没有采纳智果的谏言。智瑶继位后,自恃位列四卿之首,率韩、魏两家攻打与自己结怨的赵氏,最后他反因过去多行不仁之事而被韩、赵、魏三卿灭族。”
杨宗道说完,环视着众人说:“你们可知其中道理?”
林德盛致仕,李子璆入阁,在朝官员心中皆知其中关联,所以杨宗道提起的这个故事,在座的庶吉士都猜测出他是意有所指,但这是皇帝的决定,为人臣子的他们不敢妄加议论。
见无人敢言,杨宗道笑道:“你们放心,今日我们只论道,不论其他,陛下就算知道了,也不会怪罪于你们。”
他昨日无眠,于是手疏千余言以劝谏皇帝,如今奏疏应已送至皇帝处。
他回忆昨日与皇帝谈话一事,颇感后悔,他虽为臣,但亦为帝王师,本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昨日那番默然不语实属不该。
只是皇帝既有自己的打算,他的这番劝谏恐怕也许不会被采纳。在其位谋其政,任事之臣又岂能畏威顺旨?所以他并不担心今日在文渊阁所说会惹皇帝不喜。
阁内众人沉默了片刻,终于有一人回答道:“自古有云: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事君,当尽忠竭愚,以直谏主(1)。”
众人齐齐看向黎文苑,向她投去赞赏目光。
有人出头,他们总算是逃过一劫了。
这个答案既不牵涉到皇帝今日所下敕令,又顺带将杨宗道所述故事引入了另一层含义,杨宗道朗然一笑,道:“确有此理。”
黎文苑此刻暗自叹息,她的这位老师实在太过正直。为人臣之礼,不显谏(2),今日此事皇帝虽然不会在意,但他直指李子璆不配入阁实在是有失考量。
在官场上,他们是同僚,直接这样撕破面孔,难保李子璆会不会因此衔恨在心。
*
这日夜间,烟雨淅沥,月明星稀下的皇帝寝殿灯火通明。
数本奏章堆放在皇帝的书案上,首辅杨宗道的奏本则置于书案的中央,皇帝说道:“朕还是第一次见老师上这样的奏本,以往人事变动,也不曾见过他持这般意见。”
皇帝身边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周临说道:“那陛下觉得首辅的谏言如何?”
皇帝笑道:“他说的道理我能不懂?无非是提醒我勿用小人。李子璆在他眼里是小人,那林德盛在他眼里就是贤臣了?”
周临服侍这位帝王多年,知他下了决心要做的事定是不会轻易改变心意的。
林德盛乃先皇旧臣,去岁皇帝登极,念他是忠心尽诚之臣,所以才仍旧将他留在内阁。
皇帝唯一不满的便是他身在高位,却无济实事,平日里的朝议、廷议只附和他人之语,全无自己之见。这次京察林德盛的表现,更是消磨了皇帝对他本就不多的几分耐心。
这其中利害关系,周临都看在眼里,他忖度了片刻,道:“才胜于德属为小人,臣以为这倒是冤枉了李大人,他在工部六年,多被派遣至外地修建漕河闸座,多年来漕事经他之手改善了不少,在臣看来,李大人不缺仁德之心。”
皇帝将杨宗道的奏本阖上:“李子璆所做错事,无非是让林德盛致仕罢了,偏老师只揪着这一处不放。”
本朝虽没有沿用古制设立宰相,内阁的设立只是为皇帝分担繁冗政务,但在人员的任用上却实为一种隐秘的相权。入内阁者多为位居正二品的尚书,阁臣的职责不止为皇帝起草诏令一项,所以内阁的作用,无疑为相权添上了一层暧昧含义。首辅即为宰相,这点世人皆知。
皇帝想独断专权,让李子璆这样的人物制衡杨宗道便是最好的方法。
周临琢磨出皇帝的话意,道:“首辅这样做,也是为陛下打算。”
皇帝笑道:“你倒是会审时度势,两边都不得罪。”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首席医官》《我在山中立地成仙》《馥欲香片》《寐姝色》《华娱调教师》《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一群原神coser穿到名柯世界之后》《赤心巡天》【三零中文网】《天命在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