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禾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白鹤看书baihek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六条船连成一片,顺着河道蜿蜒而行。
又过数日,刚刚走完一半的行程,林如海发往京中的快信已经到了贾母手中。
贾母,出生于四大家族的史家,人称史老太君,今年已经78岁了,体态偏胖,精神尚好。她亲眼见证过贾府最风光荣华的时候,一生福寿双全,享尽荣华富贵。虽已有了春秋,在以孝治国的大环境下,她依然是贾府地位最高的人,掌握后宅绝大部分的权利。
贾母正歪靠在榻上,穿着檀红绣花缠枝绸丝褙子,一头白发在脑后挽成髻,戴着金步摇,额间勒着镶金珠抹额。常年惜福养身,锦衣食,养得圆润富贵,连皱纹都比旁人少许多。
最合她心意的丫头鸳鸯拿着美人捶,蹲在榻尾轻轻替她敲打小腿。贾府的金疙瘩贾宝则搬了个小凳子,坐在贾母跟前,轻声读信。
“小女与甄府诸人同路北上,不日即将到京……小女年幼,望岳母多多怜惜……”
贾母听着听着,就眼泛泪花,拿出手帕一边抹泪一边感叹:“可怜我的外孙女儿,长到11岁了才见第一面。可怜我那女儿……去的那样早,抛下儿一个人孤苦无依……”
贾宝放下信纸,喃喃道:“老祖宗……”
贾宝还是头一回见到老太太掉眼泪。贾母在他心中是贾府最最厉害的人,就连偶尔会吃人的老爷见了老太太也得变成乖驯的猫咪。
不论遇上多大的事,老太太都是一笑而过。这些年也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亲朋好友陆续离世,老太太听说了只会叹气,再用手帕揉揉眼睛。像这样实打实的落泪,贾宝还是头一遭亲见,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慰才好。
鸳鸯扔下美人捶,一边拿茶一边劝慰:“老太太快别伤心,林姑娘就要来了,这可不是喜事?有这伤心的功夫,不如先想想到时安排林姑娘住哪里,屋子要如何布置,还缺什么东西……”
贾母接过茶,收了泪:“还是你想得周到。想必他们没几天就要到了,正该好好安排一下。”
喝了一口茶润过喉咙,把茶盏递回给鸳鸯,又对宝道,“你林妹妹比你小一岁,身子又弱,到时你可得多多看顾她一些儿。”
“我知道。”
贾宝见老太太收了泪,心里一松,趴在贾母怀里抬头问,“老太太常说这位林妹妹生得如何好,念了这么些年,连个画像也没见着。我这心里也想得很呢!”
“呵呵,”贾母一想到还有许多事情没办,身上就有了劲,也顾不得悲伤了,摩挲着宝的头顶陷入回忆里,“敏儿当年生得极好,不是我说大话,哪怕入宫做妃子也够了。你林姑父又是一朝探花,相貌更不必说,他俩生下的孩子还有丑的?”
“这倒是。”
鸳鸯笑吟吟地接话,“我虽然年小,没见过姑奶奶,不过听赖嬷嬷说当年姑奶奶气派可大了,上门求亲的人快要把门槛踏破。”
贾宝听她二人这样讲,一时发起痴来。
傻愣愣地想:林妹妹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呢?
贾母想了想,对鸳鸯道:“薛家人住了梨香院,虽说那边还有几所院子,终归是太远了,我不放心。不如就在我院里拔几间房给她,离得近些才好呢!”
鸳鸯笑问:“老太太想了好几年,这一来了自然是要挨近些。只是……林姑娘上京想必也带了不少人,不知道住不住得下。”
贾母垂眼沉思一瞬:“让她只留下两个要紧的,其他人全安排到下人房去。我这院里的丫头,不是我吹,被我调|教过的丫头可比外边的好多了。”
“可不是谁都能像老太太这么会调|教人。”
鸳鸯笑着奉承。
贾母又问宝:“宝啊,不如先把你挪出来,碧纱厨留给你林妹妹,你与我一同住暖阁,怎么样?”
贾宝眨眨眼:“老太太,如今天可热了,我不要住暖阁。反正碧纱厨也够大,不如我与林妹妹就住碧纱厨。”
“呵呵,我倒是忘了,你们年轻人耐不住热。也罢,那就这样安排吧。”
林黛一行人在船上摇晃了近二十日,这一日,来到一处大码头,相继停船上岸采买补给。
王嬷嬷从外面走进来,对黛道:“姑娘,船停了。刚才甄府来人说大约要停留半日,你要不要上岸走走,散一散?”
林黛还没说话,一旁的杨嬷嬷抢先道:“这地方人生地不熟的,姑娘又生得惹眼,还是不要出去了。万一撞上那不长眼的,岂不是平白招惹是非?”
林黛见她说得有理,便点了点头。
杨嬷嬷笑道:“舱里是闷了些,姑娘可以去船头站一会儿,透透气。”
正说着话,忽然外面有人大声询问:“林妹妹,靠岸了,不如我们上去找间干净的饭馆用饭?”
这声音很清脆,其中透着一股浓浓的欢喜劲儿。
林黛一下就认出来,这是甄宝。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