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的朝堂里,民间、仕林,甚至所有的渠道都查不到关于这场战争的一星半点消息,大唐仿佛没有建造四百多艘五牙战船,以及后续的一千多艘战舰。
仿佛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老百姓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酒照喝,舞照跳,一切如常。
只有极少数人在紧张地关注着这场战争,关注着那里发生的一切,当然,这个圈子太小,这个圈子内的人的身份也太过特殊,跟老百姓很难扯得上什么关系,大家各忙各的吧。
老百姓只知道每过一段时间,长安的朝廷都会征召一部分士兵,送到江淮战场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数以万计的士兵雄纠纠气昂昂奔赴战场,一去就没再回来。
有一些哗众取宠的家伙在社交场合一脸沉痛地批判朝廷政策,声泪俱下的呼吁朝廷停止这种让大唐青年去流血的愚蠢行为,他们一度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但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是最彻底的销声匿迹,连根毛都找不着了。
在关系着大唐朝廷命运的大事上,是没有半点民主可讲的,跳出来唱反调的一律人间蒸发。
在三个月没有接到一艘补给船的时候,李世民已经意识到了不妙。
他现在已经没有选择了,只能趁着库存的物资尚足,对大唐的江淮防线展开激烈的进攻。
瞬间天下狼烟四起,从云、代、易、朔的北方战场,再到下疏勒、葛逻岭、昆仑山,剑南道、还有江淮沿线,几乎到处都在战斗。
这一晃,一年就过去了。
这一年里,李秀宁顺利的为陈应生下一对龙凤胎。甚至在不满月的时候,李秀宁就将这一对满月的孩子扔给了许二娘照顾,而她则与李道贞双方住进军营。
李道贞在李嗣业十六岁的时候,终于做了一个决定。将李嗣业回归陈氏,更名为陈继业。而李秀宁则上书李建成,为陈继业请封,继承梁国公的爵位。
陈谦也承继父业,移镇安西,成为安西王,借助陈应的旧部,替大唐守住的西北边疆。
尽管李世民拼尽全力,不计伤亡猛攻大唐淮河防线,可是,陈应却指挥着唐军将士,寸土不让。
战争,直接催化了大唐的科技发展。火炮、地雷、火箭弹甚至蒸汽飞艇陆续出现,大唐的战争模式,从冷兵器时代缓缓朝着热兵器开始前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身在长安的李秀宁终于接到了陈应的家书。
望着熟悉而亲切的笔迹,李秀宁已经泪流满面。
秀宁吾妻见字如晤:
自你红妆嫁我,不觉已近十六年,十六年来负卿良多,暮然回首方才觉此生最对不起的人是你。
陈某并无宏图大志,宁愿庸碌一生。然而,为夫不忍见你为天下征战,只能代你四处奔波,无奈却让你红妆如守空帏你我共诞育了三子,谦、逊、慎,并有若曦、若冰、若水三女,这是上苍赐予我最好的礼物,有子万事足,家事尽托付于你
战事异常的残酷,扶桑联军的兵力仿佛无穷无尽,他们的军官狡猾而坚韧,他们的将军个个都身经百战,即便是最为细微的破绽也会马上被他们抓住,然后演变成一场可怕的灾难。淮河防线已经全部失守,我们已经退守龙亢相山,江淮百万百姓转移到河北后。
幸运的是河北足够的大,可以耕的土地比江淮也不算差,多亏了我们拥有驰道,可以利用蒸汽机火车,为我们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器械。
很多折冲府已经打光了,仅仅我的亲卫折冲府就打光了三次,又重建了三次,连我都不记得我的部下已经换了多少波了。
真的太残酷了,我不敢再去想象了,那么多优秀的士兵,说打光就打光了,我怎么向他们的亲人交代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妻子找我要人的时候我怎么向他们解释我没有勇气去想这些了。
幸运的是,大唐这个从战争中诞生的国家,并没有被惨烈的战争吓倒,我们的百姓不甘心成为失败的奴隶,篷辛苦种工,工匠勤奋做工,士农工商,各司其职,我们背靠近乎无穷无尽的资源,以惊人的速度为我们制造武器装备,随着大唐军工生产效率成倍提高,装备的补充第一次跟上了消耗速度。
在我向你发出这封信件的时候,扶桑联军针对相山攻势已经被我们击退了,大唐暂时安全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