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洪鸡》转载请注明来源:白鹤看书baiheks.com
后又猛攻起城池来。
战场的局势瞬息万变,深谙此理的韩忠本不愿与他多言,但多年未见的同乡兄弟就在此地,若是自己动手杀官兵他相必会阻止“刀剑无眼,若是失手害了他性命”
想到这又回头观望了下战场局势,见黄巾虽处于稍微弱势,但冲上城来的黄巾见自己在此都士气大振,且官兵已经隐隐有脱力之相,己方从人数优势转化为胜势只是时间问题。
胜券在手的韩忠答道:“不知。”
叶景一副没看到官军已露败相的样子,从容说道:“正是当朝大将军何进之弟,当朝国丈何真幼子你可知这守城兵马都来自哪里”
“不知。”
“普县向来安居乐业,既无战事又无苛捐杂税这点你不否认吧”
听到这韩忠眼现恭敬之色“县长久具贤名,忠拜服”得意于何真坐镇,历任县长都是“贤达”之人。
“普县陈平日久,常备军不过50,今日余间能拉起近千军队全赖国丈威望,一应物资更是俱全。何氏一门可当的起眼光长远的将门”
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普县人,何老太爷教子有方,乐善好施的美名深深烙印在每个普县人的脑海里。何真也没想到有点迷信的他为何进做些行善积德的事意外收获了些用。
图穷匕首见,叶景微微一笑道:“如此将门虎子,窥一斑而知全豹,你觉得当朝大将军何进会是何等人物”
叶景说了那么多自然是为了抬高何进在韩忠心里的想象,而农民出生,淳朴的韩忠经过这么一翻联想自然也不会想到何进是个靠裙带关系的棒槌,一个在大义凌然的父亲熏陶下,从小与幼弟习武,终于凭借着战功与皇上的赏识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将军的形象跃出脑海。
“不知”
韩忠的表情让叶景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目的,继续道:“纵观这次叛乱,张角以“信仰”聚民心,但却被自己的弟子唐周告了密,弟子信仰尚且不坚,足见其内部人心思乱,且今太平军虽然声势浩大,但分布地区太广,各方未能协调配合,多是各打各的。反观我官军,仓促之下凑成的军队也能与十倍的你军对垒,若是你们真的挟持了何国丈,大将军情急之下,说服圣上令官军精锐直扑南阳,你岂非给你家渠帅招祸矣”
韩忠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可能是政治白痴,但不意味着军事上不懂,当即反驳道:“我军分布地区广,各方独立战这点我不否认,但若说大将军不先行镇压张角而是先令官军直扑南阳我却是不信,毕竟一旦各方渠帅连点成片,大汉江山顷刻间就有覆灭之危大将军岂会做此因小失大之事”
叶景颇为意外的看了眼韩忠,他只是简单说了些黄巾难有胜算的原因,想凭借先前建立的大将军在他心里的形象攻破他的心里防线,不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把大将军的形象树立的太过高大,高大的好像要为天下大义灭亲。
好在韩立解了叶景的尴尬“忠哥,你要报的是你家大帅的救命之恩,黄巾胜不胜跟你有什么关系。就像你说的大将军不可能因小失大,但万一呢或者大将军分兵调遣一小部分精锐和地方军一起打败了你家大帅呢你报恩的是你家大帅,不是那张角啊退一万步说,前些年村子里干旱,收成少的可怜,要不是何国丈大发救济粮米,我们两村要饿死多少人你渠帅的救命之恩你要报,那前些年国丈的活命之恩就不用报了么”
韩立的厉喝如同一道惊雷划过韩忠脑海,韩忠脸色风云变化,终于道了声:“兄受教”
而此时,奉命带50名临时组建的骑兵从侧门出城,伺机烧毁黄巾粮草的雷虎终于赶到。
“好贼子你军粮草已被我烧毁,还不速速投降”说话间长枪如电,直击韩忠而去。
韩立刚要说话就被叶景阻止,眼见韩忠于雷虎交手几招大呼道:“天色已晚,官军扎手,明日再战”
说着就领着黄巾退去。
“虎子,可是真的得手了”叶景一直在观察战局,见黄巾后方并没有火光升起,是故有此一问。
“请大人恕罪,末将并未得手”
“噢说说是何情况。”
“我率领骑兵来到了黄巾后方,只见黄巾虽未札成营寨,但粮车都置于大路中央,有500名黄巾守卫不说,更有约500名黄巾不断从山上砍来木头修筑起栅栏,周边毫无掩饰之物,我无从下手,担忧城内战事,是故先行回来,留了几个机灵的人在那边看着。”
第十七章演员
叶景眼现讶异之色,眼珠一转明了应该是那韩忠的杰,不由的升起一种“卿本佳人,奈何为贼”的感叹。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