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 4 章 进城
天才一秒记住【白鹤看书】地址:baiheks.com
临行前,安宁看着自己的铜板陷入沉思,铜板极为占地方,该怎么样才能把它带去县城呢?
很快安宁就知道了,把铜钱用一根麻绳穿起来缠在腰间,再在外面穿上一层外袍,这样不仅别人看不出来钱在哪里,自己也不用担心钱会掉。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腰缠万贯?
莲花村隶属南郊县,天还未亮安宁和村长一行从莲花村出发,直到中午才到达县城。难得到县城,村长还带上了大壮和杏花两个小孩,怕老老少少一行人不安全,村长的两个儿子也一起来了。
除了帮安宁办理户籍,此次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给村里的人捎些渔线鱼钩之类的东西。
放眼望去,南郊县城并不大,建筑也十分破败,只是人更多了些,还有许多摆摊叫卖的。
一进县城,安宁就被一股诱人的香味吸引了。赶路赶到麻木绝望的安宁顺着香味飘过去,只见眼前是一家面摊。
好馋,好想吃。
不只是安宁,大壮和杏花也吞了吞口水。
见来了客人,面摊老板连忙上前招呼,“素面五文钱一碗,加臊子七文,客官来一碗吗?”
村长儿子看了看孩子们,两兄弟对视一眼后,大壮爹开口道:“来四碗面吧。”
“好嘞,客官是素面还是肉面?”
村长连忙摆手,“三碗吧,三碗肉面,给孩子和宁丫头。”
一碗肉面七文钱,安宁数了数自己的存款,一千八百九十四文,那岂不是能买两百多碗面。
安宁数了数,“老板,来六碗肉面。”说着数了四十二枚铜板给老板。
“好嘞,客官您请坐。”钱到手,面摊老板的笑容瞬间真诚了许多。
大壮爹想要阻止,只见另一边煮面的老板娘眼疾手快已经把面下锅了。大壮爹连忙说道“我们只要一碗肉面,其它都要素的。”
一听肉面没有了,大壮有些急,连忙拽了拽自己爹的手。
面摊老板也看向安宁,安宁豪气地表示,都要肉的,这肉看起来多香啊。
一旁的村长摇摇头,这安宁姑娘看着挺机灵的,怎么花钱这么大手大脚。“宁丫头,你自己一个人出门在外,钱可不是这么个花法。”
暂时没有想好怎么解释自己钱的来路的安宁决定把锅推到老麻头身上。“来的时候麻爷爷给了我一些钱让我买药,买药剩下的都给我。”
村长心里估算了一下,老麻头让安宁买的药大概得花四十文左右,他刚刚看得分明,安宁拿出了一吊钱,应该一百文左右。
村长心里更苦涩了,老麻头平时就靠着给村里人看个头疼脑热过日子。但村里大多都是穷苦人家,有时候没办法付药钱,给老麻头提几斤鱼,他也不计较什么。这一吊钱老麻头怕是攒了很久,也不知道为啥,这老麻头居然对安宁这么好。
不过转念之间,村长又想明白了,老麻头这么多年独身一人,该不会是想认安宁当女儿,让安宁给他养老送终吧。
老麻头:并不是,只是第一次有人觉得我做的东西好吃,可能这就是士为知己者死吧。不想当厨师的渔夫不是一个好大夫。
很快面就做好了。清澈的面汤上飘着几粒小虾,面条粗细均匀静静地躺在碗底,上面盖了一勺酱香四溢的肉沫,还有几粒葱花点缀其间。
安宁迫不及待吃了一口,该怎么形容呢?这是她这辈子吃到的最好吃的东西,比老麻头做的蛤蜊还好吃。
老麻头:完了,美食榜第一的地位不保了。
村长暗下决心,等回家一定让老大把面钱给老麻头送过去,可不能白白占人便宜。看着眼前的面,村长只觉得自己每吃一口都在肉疼。又看看只知道埋头苦吃的儿子和孙子,村长只觉心累。
这个时候村长的二儿子杏花爹抬起头,看到村长不吃面,开口问道:“爹你不饿吗?咋不吃呢?”
村长:爹的愁你不懂。我为这个家真的付出了好多。
吃完面,村长和大壮爹带着安宁去办户籍,杏花爹则是带着两个孩子去买东西。
南郊县衙门比周围的建筑都气派些,起码房顶用上了瓦片。衙门口有两个门倌在守着,说明来意后,村长轻车熟路地拿出一把铜板递过去。“劳烦两位大哥帮忙给主簿大人通传一声。”
拿了钱自然好办事,不一会儿,一位头戴方巾,身着长衫的中年男人从衙门中出来和村长打起了招呼。“大哥,你怎么来了?”
此人正是县上主簿。主簿名叫张烨,与村长是亲兄弟。据说是因为十年前新朝初立,朝廷上下都缺少人手。张烨因为上过几年学,还在前朝有秀才功名,这才被招进了县衙做府吏,后又得了县令的赏识,成为了县里的主簿。
这些安宁是从哪里知道的呢?当让是从主簿和村长的聊天中得知的。兄弟俩许久不见,主簿大人似乎有许多话要讲,只见他们从少年时光开始回忆,现在已经聊到了娶妻生子阶段。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在古代靠直播赶海发家致富》转载请注明来源:白鹤看书baiheks.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