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柯有些懵。
她并没有做任何特别的事情,为什么会比第四名高三分?
是她足够冷静?可不对呀,在场很多同学坐在座位上面无表情。
是她的血液质量足够好?可明明只是分析兴奋剂成分不是吗?
还是她试图上前帮忙,给ai分析出了见义勇为,加了分?
窦柯百思不得不解,但警校出分,没有考生敢质疑,既然结果有利于自己,她便不再纠结了。
这时,ai的声音再次响起:“接下来,请所有考生就座,进行第二轮理论考试。”
窦柯坐下,看向试题。
说是理论测试,但做着做着,窦柯只感觉自己陷入了无边无际的题海,高度的专注和急速思考的大脑让她觉得有些缺氧。
理论方面,每一道题目都是一个小型案件,考生要从题眼找出关键信息,运用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可题眼有很多文字游戏,一不留神就会被绕进去。
窦柯一点都不敢掉以轻心。
题量太大了,等理论题目做完时,她注意到坐在她右手的高个子女孩已经收笔在复查了。
而自己,还有一半的题量还没开始接触。
要命哦,这些学霸都是什么刷题速度。
窦柯赶紧埋头做题。
心理测试类的题量也很大,题目更是东扯西拽的,没个规律。
这个笔试,感觉并不是为了筛选人才,而是为了淘汰。
一身应试技巧毫无用武之地,现在,窦柯感觉自己不仅缺氧,甚至有点眼花了。
前半段还是常规的十六型人格测试,到中段逐渐开始出现心理测试题变种,到后段,什么千奇百怪的题目都出来了。
“如果有一个重伤垂死的通缉犯出现在你家门口,你会选择a、先查明他是否犯罪再选择是否救他,b、凭直觉看他顺眼就把他救起来,c、没有为什么,直接救人,d、通知警察来救他,e、漠然旁观,f,指责别人为什么不救他。”
“如果你是一个重伤垂死的通缉犯,有人救了你,又要举报你,你会选择a、杀了他,b、留下贵重物品悄悄离开,c、接受法律的制裁,d、要求他不要举报,e、把他绑起来说他才是你,f、举报他藏匿通缉犯。”
“……”
这些题目看似简单,实则关联性非常强。
出题人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呢?
有些选项看起来就有问题,是测试考生在面对极端情况下的道德选择?
可是第二轮的分数不是已经证明校方要鼓励见义勇为的人吗?
没时间字斟句酌,窦柯有条件地排除一些明显不利的选项。
她快速思考每一个问题,试图从各个角度去理解出题人的意图,同时也在心中默默权衡着各种选择的利弊,混乱以及邪恶的立场肯定不能选,那些关于正义和道德的选择,窦柯则更加谨慎。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