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丘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白鹤看书baihek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秋收后乡下人也不得闲,一年四季总有忙不完的活。
村里人忙着收拾地里的残余,秸秆拉回来晾晒后盖好,免得让雨水浇烂冬日就没柴烧了。晚种的秋菜也陆续该收了,趁着秋日阳光还有些热度,晒干了留着冬天吃。
江家还有一块地的秋菜没收,昨晚江母说菜该收了。今早公鸡一叫,李氏、袁氏和于氏先后来到厨房,江大嫂见了都给撵了回去。
前些日子忙,江大嫂也得去田里,三个媳妇就在家帮江母做饭。如今粮食收完,哪里还用得着她们三个孕妇,江母还嫌她们碍事呢。仨媳妇不好意思地回房补觉。
江莱起来后,用凉水洗了把脸后彻底精神了。
见儿子起来,江母问:“热饭不?”江莱每日去县学,早饭也比别人早。
江莱说不用和大家一起吃。按约定,今日该去府城了,可以比去县学晚一些。去太早,也是怕打扰了康承安。
这个季节天气还不算凉,早晨空气清新,很是醒脑,洗漱完后,江莱拿了书在院中慢慢踱步、背诵。等天边露出鱼肚白,他才回房收拾书包。
江家人陆续起床,墩墩出来后揉揉眼睛,看见二爷爷还在家,跑过来跟江莱亲热了一会儿才被李氏拉走洗脸洗手。
早饭简单,一大锅热气腾腾的包子,新熬煮的粟米粥,外加两样小菜。江莱、墩墩和三位孕妇每人一个煮鸡蛋。
江莱让家里每人每天早上都有一个蛋补充营养,其他人都说不爱吃。最后也就这几个重点保护对象每日都有煮鸡蛋。穷人即便是有钱,仍旧改不了节省的习惯。
江母:“今日去府城带一篮鸭蛋去吧。”
“鸭蛋?哪来的?”江莱咬了一口肉包问,他家没有鸭子吧。
“临江村买的。”二宝媳妇害喜想要吃咸鸭蛋,二宝那个憨货买了二百多个。临河村的鸭蛋又大又好,一个就比别的地方贵一文钱。
也就是江家现在不差这点钱了,否则江母得心疼死。买了俩坛子腌了一百。儿子的岳父和老师是都是大官,他们家也没什么好东西送给人家,送几个鸭蛋尝个新鲜。
“给你老师带些过去尝尝鲜,再让你大哥给县令家也送去一篮。”
江莱点头说:“好。”
江大哥放下碗筷,抹了一把嘴,“我去套车。”如今每日接送江莱的任务落到江大哥身上。
墩墩赶紧放下筷子,也要跟着。江母笑:“就这么点儿路你也要坐。”
马车出村要路过村塾,墩墩在村里的学堂读书,往日他起床江莱已经出门,也就江莱去府城的日子墩墩能蹭二爷爷的马车坐一小会儿。屁股还没坐热就要下车。
江家村的学堂已投入使用,今年秋收了第一批孩子。只要是六里庄的孩子可以免费在学堂读书,年岁小的女娃若是想认识字也可以去。
原本村塾只对六里庄的村民,但附近几个村子都有人来问能不能让自家孩子也过来。
最后和里正一商议便决定外村的孩子也收,只需要交部分束脩。之所有要交一些,是怕一点银子不收,学堂根本放不下那么多人。
幸好江莱有先见之明,当初盖学堂时就让人盖了三间大房。这三间房可是有了大用处,不止给孩子们读书用,如今成了村里商议正事的地方。江富贵有事开个会都在学堂。
先生是一位住在县城的老秀才,江大哥每日把江莱送去县城就去接老秀才来六里庄给孩子们上课。
村塾只有半日的课,乡下孩子,半日读书、半日干活,两不耽误。大多数孩子来也就是认识几个字,长大了好找营生。没有几个父母奢望他们能成为江莱,也成不了人家江莱。
江家原本想今年把墩墩送去赵耿年的私塾启蒙,但现在村里有了村塾,便不想舍近求远,等过两年再送去也不迟。
学堂里传出孩子们的打闹声,村里孩子会早早过来,人多热闹,在先生来之前还可以玩个痛快。江莱把赖在车上不肯下去的墩墩抱给江大哥,江大哥把孙子放地上,拍拍他的屁股,“快去,敢逃课小心先生打你手板子。”
看见江家的马车,里面的孩子纷纷跑出来,冲着马车喊:“江秀才!”“江秀才你要去县学啦!”“江秀才你累不累?”
稚嫩的问好,让江莱心中一暖,他笑着说道:“累,累也要好好读书,不准调皮捣蛋,好好跟先生学认字,知道了吗?”
一群孩子异口同声回道:“知道啦。”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