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宗论》导读。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学人很高兴,这次有一个殊胜的因缘来跟大家共同地学习《灵峰宗论》的课程。《灵峰宗论》是蕅益大师一生当中在佛法的修学心得。在蕅祖灭度以后,由他的弟子把它编辑而成的。我们在研究这部论之前,我们先说明一下研究这部论的一个目的。
龙树菩萨在《智度论》上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龙树菩萨把我们一个佛弟子要成就佛法的功德大海他分成了两个次第:
第一个、信心
就是我们依止过去的善根去接触了三宝以后生起了一念清净的信心,那么由这个信心的支持,使令我们不管是在家、不管是出家,就来到了三宝的功德大海当中。这个时候,在三宝的威德加持之下,持戒、修福,修福、持戒,在这样的不断的断恶修善当中,我们内心当中生起了一份的惭愧心,就是崇重贤善、轻拒暴恶。我们内心当中开始有一个广大的理想、目标,我们的生命当中要去追求广大的圣道的功德,我要开始去消灭我内心的罪业。由于这个愿力的支持,也能够使令我们慢慢地、身口二业的罪业慢慢地减少,善业慢慢地增长。
但是我们内心当中的境界还都是在一个有相的境界活动,内心还是有所得的境界。所以当我们这一念心受到有染污的境界去刺激的时候,我们的烦恼还是继续的活动,这个烦恼一次一次地去干扰我们的信心、去破坏我们的惭愧心。假设我们只是停留在这个时候,一直都不前进,时间久了,慢慢地,这个无明烦恼是熟境界,它终究会把我们的信心跟我们的惭愧心消灭掉。这个时候,我们内心当中失去了惭愧,失去了对三宝的信心,也就失去了一个皈依处,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就堕落到一种大苦恼的境界。
第二个、智慧
所以当我们具足了信心以后,我们应该要进一步地学习大乘经论,成就智慧的光明。我们从经论上的学习,慢慢地觉悟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就能够以这个空性的真理来调伏我们心中我执法执的颠倒。这个时候,我们内心的方向会从前面的向外的执取变成一种向内的安住,就是内心当中有一种空性的广大的家庭来保护着我们的善根、保护着我们的惭愧心。这个时候我们的信心在般若的空性的加持保护之下,它也就能够慢慢地增长广大。所以我们讲“智为能度”,这个“度”就是解脱,由这个智慧的保护,使令我们的信心、我们的惭愧心能够解脱于烦恼的干扰,能不断地增长广大。就是我们的修学佛法有两个次第,一个信心、一个智慧。
我们应该如何得到智慧呢?在《涅槃经》上说,这当中有四个因缘:
第一个、亲近善知识,
第二个、听闻正法,
第三个、如理思惟,
第四个、法随法行。
这四个当中,要以密教的说法,最根本的就是亲近善知识,因为你依止不同的善知识,也就会有不同的知见、就会带动不同的修行、招感不同的果报。所以在一个初学者,建立一个圆满的正见,这件事情的确是非常地需要。
在我们现在所谓的末法时代,正法的力量薄弱,邪法的力量炽盛。在佛教界,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说各话,也不知道谁是对、谁是错。那么就在这个混乱黑暗的时代当中,我们依止一个有修有证、具足圆满正见的古德,依止他的教法来修行,我们能够在黑暗当中开创一条清净光明的道路,这件事情的确是太重要。所以我们这次就以《灵峰宗论》来研究蕅益大师一生的思想跟他的修行内涵。希望在末法时代能够帮我们抉择出一条真正圆满的菩提道路。所以我们依止这个宗旨很真诚地来学习《灵峰宗论》的课程。
现在我们请打开讲义,《灵峰宗论》导读。
◎将述此义,大分为三:
我们要叙述本论的要义,基本上分成三科。甲一、前言:应有的认识。甲二、正文:是正式的内容。甲三、结劝,结示劝修。
甲一、前言
先看第一科、前言。前言分三科:
乙一、解释论题:解释本论的标题,就是“灵峰宗论”四个字。
乙二、论主略史:我们对蕅益大师的生平事迹做一个简略的介绍。
乙三、主要教义:这一科是介绍本论的大纲以及整个修学宗旨。
这三科都是属于前言的部分,就是我们在研究正文之前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认识。
甲二、正文
正文分五科:乙一、发心篇第一,乙二、正见篇第二,乙三、持戒篇第三,乙四、止观篇第四,乙五、净土篇第五。
乙一、发心篇第一:是告诉我们如何地来确立我们修行的目标,说明发心的重要性乃至于如何地真正发心,这是第一个,目标的确认。
乙二、正见篇第二:有了目标以后是不够的,应该进一步——修学正见,就是明白生命染净的缘起,对于整个生命的真实相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第二个正见篇。
乙三、持戒篇第三:有这个正见以后应该要付诸身、口、意的实践,就是修行。修行开出来是三科。持戒,持戒篇主要是对治身、口的罪业,由持戒的因缘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个是对治身、口的罪业。止观和净土这两篇可以说是对治意业的烦恼,可以说是“自净其意”。
乙四、止观篇第四:不过,止观是偏重在圣道门,
乙五、净土篇第五:净土是偏重在净土门。
这就是发心、正见、修行这三个大科。这三个大科我们过去在讲《佛法概要》也讲过了,不过呢,这个地方的发心、正见、修行跟前面的《佛法概要》还不完全一样。前面的《佛法概要》可以说是大小乘藏通别圆四教并谈;这个地方的发心、正见、持戒、止观、净土完全是蕅祖的以一种天台圆教的思想,以一个圆满的思想来开显发心、正见乃至于如何地持戒、修止观跟净土,蕅益大师是把这五科认为是密不可分的,当这五科把它会归到——现前一念心性的时候呢,它是一种同时具足的操作。
比如说,持戒跟止观是分不开的,持戒跟念佛也是分不开的,它完全是以
“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这种华严经的境界,以一种圆教的根本思想来发展修行的内涵。所以,根据这种法门来操作,功德自然是更圆满,使令我们成就大乘的圆顿种性。
所以,我们在讲《灵峰宗论》的这五科,完全是“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枝枝叶叶的权教法门完全不提,完全讲蕅益大师他的内心的真实本怀、圆教的根本思想。所以这个地方跟《佛法概要》是不完全一样的。这个就是我们以蕅益大师的思想来发明这五科的内涵。
甲三、结劝(结示劝修)
看甲三、结劝。结劝分两科,乙一、结示法要,我们最后以一篇蕅祖的论文来总结前面的内容;最后乙二、举颂劝修,我们举出两篇蕅益大师的偈颂来跟大家互相勉励。这个就是我们研究《灵峰宗论》,我们就分成这么一个大科的情况。好,接下来我们看第一科,
甲一、前言
前言的第一科,
乙一、解释论题——灵峰宗论
我们解释本论的标题灵峰宗论。灵峰宗论我们分成两科,先别释,再合释,先把它分开来,把灵峰和宗论分开来,然后再把它合起来。先看
一、别释——灵峰:
“灵峰”,地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县西湖上,介于桃园岭及秦亭山间,上有灵峰寺,竹木清幽,山石林立,乃游迹所罕及,大师晚居此方,故依此立名。
灵峰是一个山的名称,是一个地方的名称,是一个山,山名。它的地理位置在浙江省杭州县西湖之上,介于桃园岭跟秦亭山这两个山的中间,有一个叫灵峰山,就是以这个山的名称来安立这部论的名称。为什么以这个山的名称来安立这部论呢?这以下说明它的理由:上有灵峰寺,竹木清幽,山石林立,乃游迹所罕及,大师晚居此方,故依此立名。灵峰山上面有灵峰寺,寺外面的环境呢——竹木清幽,山石林立——山的前面种了很多的竹子,看起来清净幽雅。不但是有竹子,还有各式各样的大石头,就像树木一样,石头林立。因为这个山非常偏远,一般的游客很少能够到达。大师晚居此方,故依此立名。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年谱,会感觉到蕅益大师一生当中,他老人家二十四岁出家,五十七岁往生,时间也不是很多,三十几年的时间,这一生当中,他老人家可以说是一心行道。不是闭关修行,就是写作、弘扬佛法…除了著作,就是精进修行。对于尘世间的事情,他很少过问;不收徒弟,也不做方丈。他愿意住在这种竹木清幽,山石林立,乃游迹所罕及的寂静处,看得出来他是欢喜修行。大师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住在灵峰寺,乃至晚年,蕅祖在五十五岁的后半年到五十七岁往生这两年多,也都一直住在灵峰寺没有下来。晚年居在此方,所以为了纪念他的关系,就以这个寺或者山的名称来纪念他。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成为雍正妹妹之后》《魔女,火球与蒸汽邪神》《病案本》《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创客小说】《权力巅峰》《守寡后我重生了》《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修仙女配谋长生》《剑阁闻铃》
白鹤看书【baiheks.com】第一时间更新《灵峰宗论》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