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苏老
天才一秒记住【白鹤看书】地址:baiheks.com
附件:《星源计划背后的奥秘:新世纪天师访谈录》
时代周刊独家报道
人物简介:苏老——上世纪30年代生人,祖籍洛水,曾为民间术士,自十八岁起开始研究师父传下来的古籍《河图洛书》。
(这里附了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位留着一堆像钢丝球一样的胡子、须发都花白的老人。老人的眼神很犀利,甚至带着些狡黠。他眉间的皱纹很深,眼袋很大,法令纹也很深,脸颊皱巴巴的,但看起来仍旧神采奕奕。照片被特意处理成了深褐色调的旧胶片质感,右下角还附带着一个全息图像查看器)
辐射灾变时期,他带着一堆古籍躲进了大山,开始专心致志地探索东国古籍的奥秘。
-苏老与他的星源计划-
上世纪末,他关于《河图洛书》的研究一鸣惊人。以一人之力,破译了古籍中数百年来各位专家学者认为无法解读的“天书”部分,揭示了古人留下的智慧能源处理方法。这项发现不仅能够净化辐射灾变后屡屡恶化的环境、使生态复苏,还能为城市提供无穷无尽的能源,为世界带来了全新的希望。
同年,他向世界公布了具有独创性的星源计划——全名为行星能源采集计划,获得各国领袖一致批准施行。他也在几近古稀之年,顺利成为了星源计划的总负责人和总设计师,将365座名为星源采集塔的能量摄取装置,以古书中记载的特殊采集点为址,建立在蓝星的表面。
在他的计划中,北至新希伯利亚,南至澳带群岛,东至东山古国,西至飞洲,整个世界都将以采集塔为核心,被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络。
他将这个计划比喻为一个巨大的聚灵阵:星源矩阵。通过塔与塔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矩阵力场对蓝星磁场的改变,重塑天地能量的轮回结构,使得整个网络覆盖下的天地能量都无法逃逸,日复一日的在采集塔之间流转循环。
由这周转的能量带来的动能也会被收集到塔中,作为清洁能源,维持整个城市的运转。
-黑洞石传说-
那一年的前不久,澳带群岛之南、南集洲的极点附近。有种似石非石的物质,在全球变暖导致的高温下逐渐离开了层层叠叠的古冰川,被驻当地的机器人科考团发现。
该物质呈现密实的黑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能够看到其中五彩斑斓的折射光结构;但是从宏观层面看,又是一片深不见底的漆黑。
它能够代替钢铁、具有极高的硬度,不会轻易变形。又不像寻常金属一样“过刚易折”,还具有一定的吸附力。科学家很快就发现了这种材料的奇异特性,给它起名为“汲”,又名黑洞石。
虽然对于新材料的开采破坏了世界上唯一的一片冰雪净土,但还是多亏了这批新出炉的石材。
不然,即使苏老破译出古籍中的能源密码,在原先那个几近枯竭的世界中,根本没有合适的材料能够实现他的计划。
汲之于天地能量,就像河床之于水流。
虽然科学家至今仍无法解释它的奇异特性,但它却成为了星源计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当时的蓝星来说,穷途末路,只博一线生机。
采集塔在星源计划后二年竣工,为整个星球的生态复苏和环境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如今,采集塔已经稳定地运作了一年有余,人类社会和大自然都在这个具有革新性的计划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一切都是那么欣欣向荣……
(此处省略三千字访谈内容)
......
“乖乖,今天不上课吗?”外面传来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考。苏井抬头,发现机器盒子上的时间已经显示成09:02。
她含糊地答应一声,把日记本合上、上了锁。
上锁的方式是画一个小小的禁制,也就是画符。这是老头子教她的,据说是从上世纪祖师爷的师爷辈传下来的玄学手段。教她的本意是给宿舍的柜子上锁——研究所的人,人人都能黑进去柜子的密码锁,科技手段在一群被精心培养的高智商人才面前形同虚设,之前101宿就发生过离奇的失窃案,始作俑者至今都未查明。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得到神格之后,她破碎虚空摆烂》转载请注明来源:白鹤看书baiheks.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