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看书【baiheks.com】第一时间更新《战斗在甲午年》最新章节。

当天的军事会议,在龙河中游西岸的三里桥村,一处平坦的荒野草地上召开。

前一天下午,在抗倭办新任办公室主任王士珍,新任警卫营营长柳平云的布置下。

宣讲队,军团后勤处,工兵大队,宪兵部队,军团警卫营,对会场一带进行了平整,修葺,搭上会议台,写下条幅,宣传标语,插满彩旗。

上午8点整,在沈兆翱的宣布下,全体旅顺军区抗倭军连以上军官会议,正式开始。

在清晨淡淡的阳光里,草场上密密麻麻的坐着近六百海陆军官,当听到沈兆翱的宣布,都是兴奋得使劲儿鼓掌。

随即,全场就变得静悄悄的。

所有的抗倭军军官们,都热切的凝望着会议台上何长缨的身影。

“从甲午年7月西洋历8月中旬,援朝军成军奔赴平壤杀灭倭寇,捍卫我华夏对朝鲜李氏王朝的宗主国权利,至今已经超过半年的时间。”

何长缨站在高15米的木质会议台上,激昂的说道:“其间战舍人关,顺安驿,栽松院,虎山,安东,普兰店,然后是金大旅对战日军第2军,在直隶山海关对战日军第1军,以及我们正在辽东以风卷残云之势荡平各个城池的日军,我们英勇卓绝,我们血战不殆,我们杀得日军胆寒,我们当之无愧于华夏守护者的伟大荣誉”

“啪啪啪”

下面和会议台上。一片热烈的掌声响起。

“我们抗倭军当前的主要目标,仍然是全力以赴的和东洋进行决战,然而”

何长缨提高了声调,大声的说道:“我们必须有着一个清醒的认识,东洋国在世界的力量版图上面,只不过是一个不足为道的一个三流国家;要想真正实现我华夏的腾飞崛起,我们应该还有着更为远大的目标,追求,和理想”

当天上午,何长缨提出抗倭军这个名称,已经不能涵盖团体未来的诉求和努力,部队进行成军以后的第三次更名。

对于军队的新名字,在18号夜间的军团高层碰头会上,众说纷纭,陈世杰更是提出华夏军这种极具象征意义的名称。

还有什么万胜军龙骑军卫戍军,要么是贾起胜提出的很老派的何字军,徐邦道提出的北洋新军,都被一一否定。

最后,何长缨采纳了沈兆翱在徐邦道的提议后,带着玩笑说出的一个比较中性的名字:“那就干脆叫做新军算了。”

对于这个名字,包括沈兆翱本人,都表示不满意,李搏虎和毛超更是连说太没气势庸俗。

然而众人再三商议,似乎还真找不到比这更合适的名字。

不是最好的,然而却是很恰当的

以前的援朝军,是以地域为主要诉求,讲明了军队成立的目的和战范围,就是抗倭援朝。

之后,战火烧到大清辽东,军队的名字就换成抗倭军,直接点明了军队的战对象,就是东洋。

到了现在,抗倭军拥有近五万精锐陆军,拥有大清最大的,亚洲第二的海军力量,军队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再只是针对日军。

而是要放眼世界,参与三大洋四大洲的权利争霸,和世界势力范围的格局划分。

抗倭军这个名字,目标偏于狭隘,已经不再适应今后军队的目标诉求。

而新军这个名字,不显山显水,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忌讳。

然而又区分于大清八旗兵绿营湘军淮军北洋军,以及笼统的练军,这些名字的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白鹤看书】地址:baiheks.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剑从天降
这是一个内测玩家带着角色数据乱入现实东汉末年的故事。开局中平五年大乱中的并州,这一年董卓还未进京,丁原还在路上,吕布尚未崛起,貂蝉正待长成。首先第一步,走吕布的路,让吕布无路可走。
历史 连载 210万字
抗战之火线精英

抗战之火线精英

九耳猫
小宅男在家通宵玩cf,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抗日战场。分享书籍抗战之火线精英作者:九耳猫
历史 连载 469万字
秦吏

秦吏

七月新番
战国之末,华夏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人天生世卿。有人贵为公子。他却重生成秦国小卒黑夫,云梦秦简中的小人物。为免死于沟壑,为掌握自己命运,他奋力向上攀爬。好在,他赶上了一个大时代。六王毕,四海一!千年血统,敌不过军功授爵。六国豪贵,皆被秦吏踩在脚下。黑夫只想笑问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取百越,北却匈奴,氐羌西遁,楼船东渡。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在他参与下,历史有何改变?秦始皇固有一
历史 连载 527万字
穿越之富甲天下

穿越之富甲天下

大篷车
好吧,这是一个关于发财和美女的故事。嗯,确切点说,是在古代捞银子和泡MM的故事........
历史 连载 172万字
重生西班牙

重生西班牙

二氧硅
法国大革命开启了欧洲新时代,半岛硝烟的西班牙该如何走出不一样的未来?
历史 连载 35万字
承汉

承汉

会翻书的笔
当群雄落幕之时,谁来传承强汉之风!207年冬,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卧龙岗。一樵夫突然冲出,众人误以为刺客。自此,匡扶汉室的大业中,梁甫成为那颗闪亮的新星。又名:《那天我和孔明一起出的山》、《开局刺杀刘备》
历史 连载 2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