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白鹤看书baihek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转过年,时间就到了二月份,沈德宗要开始下场考试了。
一个读书人要成为一个秀才,需要经过三场考试,分别是县试、府试和院试,统称“童试”。
这童试一般三年两次,初考的县试就是在农历二月。
一个月前,县衙的大门口就张贴了告示,时刻关注着的孙秀才很快便得知了这一消息,便通知自己私塾里有意参加科举考试的几个学生。
沈德宗找到之前说好的几个同窗,五个人相互作保,在孙秀才的举荐下,一起拿着钱财和礼物找了刘禀生,请求对方为他们作保。
有着孙秀才的关系,刘禀生也早就知晓这事儿,所以事情办的很顺利,陪着他们一起到县衙报名参加考试。
报考结束之后,就安心的回家等着考试。
这边沈家人也没有闲着,沈大山沈昊亲自去了一趟孙秀才家,向对方询问考试要准备的东西。
本来这事儿沈德宗说自己问就行了,但是奈何即使他14岁了,在沈大山沈昊的眼中,仍旧是一个不知世事的小孩子。
这边孙秀才也许是经验丰富的缘故,得知沈家人上门的原因之后,十分痛快的把自己知道的一切事情,一五一十详细的说了一遍。
说实话,对于沈德宗这个学生,孙秀才是十分看重的,因为这个学生天资聪颖不说,还特别的勤奋用功。
这样的学生,如果不出现意外,未来肯定不会止步于一个秀才的。换句话说,对方未来的成就,肯定是高于孙秀才本人的。
所以此时孙秀才也是给沈德宗提前卖个好,说起童试的规矩十分详细。
沈大山沈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十分心满意足,之后便朝着孙秀才连连道谢,满眼感激的告辞了。
回到家之后,沈大山按照孙秀才的指使,亲自给大孙子做了一个考蓝,他把竹条细细的打磨了一遍又遍生怕有点儿竹刺,扎到了孙子娇嫩的手,影响他考试答题。
除了考蓝,宋氏楚秀秀也没有闲着。
宋氏是给儿子准备带到考场的吃食,包括一些干粮葱油饼,咸菜等。
当然考生也可以不带食物,但是考场里贩卖的东西特别贵,就算一壶原本两文钱的白开水,到了考场中最少得卖40文,这价钱,简直比一些景区的饭菜还要能宰人。
另一头,楚秀秀在给沈德福准备官帽。
因为按照规定,县试的地点就在县衙的大堂,为了表示对县衙的尊重,学子考试的时候都要穿官衣官帽。
不过王朝初定,百姓们刚才战乱中恢复生息,很多参加县试的都是贫穷的农家子,这一身官衣少说也得二两银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实在是难以负担。
所以朝廷格外开恩,可以不穿官衣,但是一定得带官帽。
为了省钱,很多农家人就用旧式的宽边毡帽,在帽顶上边,糊了一层红纸,当做帽樱子。
当然楚秀秀没用红纸做一顶简陋的官帽,反而是自掏腰包,用了块红绸缎,并且针脚特别的细密,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沈德宗这次下场考试,不仅沈家人全都当成了头一等的大事对待,就连高家这个姻亲,在得知这件事之后,第一时间就把家里的牛车接了过来,说是方便沈德宗去县城。
高家的说辞很简单,说能给考生送行,如果沈德宗真中了秀才,那是他们老高家沾了光。
面对着真诚的春丫,以及她身旁的高显,沈家人自然也不会拒绝女儿女婿的热情,便顺势答应了下来。
好在这时候刚二月初,没到耕种的时节,否则沈家人说什么也不会答应用亲家的牛车。
就连叶瑾谦得知了沈德宗要下场考试的消息,也十分热情的让沈昊夫子去他家里留宿,这样一来,每场考试的间隙,沈德宗就可以不用回家,能好好的休息一番。
并且主动提出,可以用家里的桌子板凳,省的沈家从家里带了。
要说为什么需要桌子板凳,这还得从县试考试的地点县衙说起。
县衙是县令大人专门办理公务的地方,哪里会准备考生们答题时需要的桌子板凳,于是乎,众位考生就只能自带。
但是很多人从大老远的过来,搬动那么沉重的东西也不方便,是以,考生们每到这时候,就会去县城里的店铺借些桌椅板凳。
什么小饭馆那油乎乎的桌子,后厨那满是刀痕的案板,棉花店那破旧的架子——全都被借个一干二净。很多考生走出考场的时候,衣服袖子都是一身难闻的猪油味。
沈家这边原本是想着自己从家带过去的,毕竟有了牛车,来回也方便,但是县试一练考五场,每次来回折腾也太过麻烦,是以沈德福便代替大伯堂哥接受了叶瑾谦的话好意。
而沈德福这边,虽然什么也没做,但其实并不代表他帮不上忙。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从行星总督开始》《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我是虫》《重回千禧当学霸》【新铅笔小说】《从鱼》《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世子你别乱来》《总裁办新来的关系户》